福建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全线贯通******url:https://m.gmw.cn/2023-01/03/content_1303242535.htm,id:1303242535
2日,最大孔径为5.5米、总长度为6790米的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电力隧道内的5号中间接头至8号中间接头区间电缆敷设完成,这标志着福建省福州南片区域供电大动脉——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全线贯通。
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工程是福建省重点工程——福州220千伏盖山输变电工程的配套工程,线路总长度为27.85千米。(图片由国网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提供)
1月2日,国网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电缆工程5号工井处进行电缆下井作业施工。
1月2日,国网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电力隧道内进行电缆头控制方向作业。
1月2日,国网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电缆工程隧道内安装夹具。
1月2日,国网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电缆工程隧道内将敷设完成的电缆搬运到支架上。
1月2日,最大孔径为5.5米、总长度约6790米的福州东台至盖山220千伏线路电力隧道内的电缆全线敷设完成。
(新春见闻)走近国家级非遗摆手舞:起舞“阳光照耀的山坡”******
中新社湖北来凤2月2日电 题:走近国家级非遗摆手舞:起舞“阳光照耀的山坡”
中新社记者 郭晓莹
“舍巴喔(摆手哟)!”农历正月初十,在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,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摆手堂里,“鼓王”彭承金一声吆喝声,划破了土家山寨的宁静。
“恩祖勒玛(来哒)!”20多位村民高声应和,围着“普舍树”,踏着铿锵的鼓点跳起了摆手舞。
锣鼓声中,众人甩同边手,迈同边脚,躬腰屈膝,蹁跹进退。74岁的彭大丙老人是男性舞者中的佼佼者。他的舞姿干净利落,粗犷有力,质朴刚劲,有“龙行虎步”之风。
“别看我年纪大,只要锣鼓一响,我就要跳。”老人说,跳摆手舞就是要吃力(使劲)。
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摆手舞是流传于酉水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,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讲述土家族的民族迁徙、狩猎征战及农事活动的故事,已传承千年之久。清朝土家族诗人彭施铎曾描写其场面:“福石城中锦作窝,土王宫畔水生波。红灯万盏人千叠,一片缠绵摆手歌。”
诗中的“福石城”就是来凤县百福司镇。“舍米湖”是土家语,意为“阳光照耀的山坡”。舍米湖村是原生态摆手舞的发源地,村里600余人,上至耄耋老人,下至垂髫孩童,皆会跳摆手舞。
“土家鼓王”彭承金是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第27代传人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彭承金数百次亮相各类舞台,传授摆手舞上千人次。
多年来,彭大丙、彭承金一直致力于保护、传承、弘扬摆手舞文化,展示摆手舞风采。他们和村民一起“摆”进了上海世博会、西安世园会,“摆”到了澳大利亚、新西兰等国家。
彭承金说,摆手舞带着土家族人从乡野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。
然而,随着村民越来越多地走出大山读书、务工,传承人群自然降低,摆手舞也一度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。“摆手舞的传承应是开放、面向未来的姿态。”百福司镇镇长汤超说。
为保护传承摆手舞,来凤县设立了百福司镇文化生态保护区。该镇实施“土家族摆手舞”传承计划,组建了全民摆手舞教学队伍,推动摆手舞进机关、进学校、进企业、进景区、进社区、进农村,让饱含了土家族历史积淀的摆手舞,融入今天的生活现实。
年后,舍米湖村日渐恢复宁静。“哐咚咚、哐咚咚”的鼓声,却依旧在群山间回响。(完)